本文目录一览:
2、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3、圆明园在哪里?
4、圆明园在哪里?
国际关系学院是什么学校?
国际关系学院地处北京海淀三山五园核心消轮,西望颐和园,东临圆明园,毗配链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精英荟萃,人杰地灵,地理位置和教育科研环境优越。
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培桥孙与共和国同龄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学校注重政治建校,以服务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核心,坚持“要求高、专而精”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1、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占地面积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搜敬也称“夏宫”。
2、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眀园”,“圆眀”为雍正法号。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晌漏慎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宴敬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
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3、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在哪里?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
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
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瞎陆册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
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
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个紫禁城!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
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
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
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扩展资料: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磨宏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悉御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
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在哪里?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搏源物)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占地350公顷,约合5,200亩。
圆明基液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再现诗画意境,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作品;被当作是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集大成的典范。
清朝时一些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之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
扩展资料:圆明园的毁败始于1860年第二次英法联军期间法国陆军的大规模纵火抢劫。
圆明园被焚后经清室整修,尚有部分建筑幸存。
1900年,北京被八国联军攻占,圆明园在混乱中遭到附近清军溃兵和匪民的劫掠,残存建筑大部分被毁。
清朝灭亡后,圆明园遗址无人看护,残存的石料大多被掠去,残存的建筑和园墙也因人口的大量迁入大多遭到平毁。
第二次英法联军期间,法国陆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法国陆军遂追至圆明园。
法军士兵起初尚相劝戒,勿进入园中,恐中国日后以失物索赔,但不久于黄昏间即有数千名法军士兵冲入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
见法军展开抢劫,英军司令詹姆斯·霍普·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
10月17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入园自由劫掠,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
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裂侍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现状?
圆明园原名“圆明殿”,是清代一处极具规模和艺术价值的皇家园林建筑群,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角,占地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建成于18世纪中期,是清朝乾隆皇帝为纪念其母亲孝庄太后而建造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圆明园的建筑、雕塑、壁画等文物遗存富丽堂皇,有“万园之园、中国之大观”之称。
但在19世纪中叶,圆明园曾多次遭遇战争和洗劫,尤其是1860年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烧毁,几乎全部被毁。
此后,圆明园经历了多次修复和重建,但规模远不如当初。
目前,圆明园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AA级旅游景区。
圆明园的基本现状是,园中的大量建筑已经毁于战火或年代久远,只剩下部分建筑和遗址,如海晏堂、明月清风、万春亭等,以及一些雕塑和石刻。
同时,园中的植被和景观也在不断修复和重建中,以保持其原有的特色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