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婺源在哪里
4、婺源属于哪个省
江西婺源、扬州瘦西湖、无锡鼋头渚哪个值得去?
1.江西婺源粒零易春天是婺源油菜花开的季节,这无疑是婺源吸引力的季节。
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吸引着大批旅行人和摄影爱好者前往。
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田与保存完好的持刘火位哪态徽派建筑群是婺源旅游的招牌。
置身于篁岭万纯差顷亩梯田中,黄灿灿的油菜花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中国美乡村”绝不是浪得虚名。
在这里您可以尽情的释放,让心灵自由飞翔。
婺源诗目伤旅游分为东线、北线和来自西线三条线路。
东线为热门,沿途包括李坑、晓起、江岭等适合赏花的景点;北线的自然风光好,包括彩虹桥、思溪延村、理坑等知名景点;西线开发较晚,游人的数量不是很多。
3月油菜花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江湾、李坑和彩虹桥地区,4月以后则是海拔较高的江岭、庆源盛开油菜花的时节。
2.扬州瘦西湖古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来扬州合适不过了。
依依垂柳随风飘舞,一片春意盎然。
瘦西湖是扬州有名的景点,瘦西湖的美在于蜿皮粉蜒曲折,似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以“瘦”为特征,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漫步于瘦西湖畔,万般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3.战需浙江西塘4-5月初的西塘是美的,踏青临水,西塘杜鹃花开,春意盎然;走进西塘,你会被这个白墙墨顶、舟影波光的古镇所吸引。
直至今日,西塘仍然保存着完整的明助清代古建筑,尤其是廊棚和古弄堪称“双绝”,在诸多江南水乡古镇中可谓难得一见,因此被称作“活着的千年古镇”。
世觉初到西塘,可以去卧龙桥、五福桥、送子来凤桥、安境桥、石皮弄、烟雨长廊等景点转一转,体验江南水乡的柔美。
4.无锡鼋头渚无锡鼋头渚是世界三大赏樱圣地之一,春天来鼋头渚赏樱怎能错过散既二非击生,诗情画意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种植着3万多株樱花树,充山隐秀、长春花漪、樱谷流芳,光是一个个赏樱区的名字,都已足够风雅,樱花盛放之时,整个景区更是一片烂漫,微风吹来,便会飘起一阵阵芬芳的樱花雨,置身其间,不禁令人深深沉醉。
郭沫若先他生赞这里为“太湖佳绝处,毕竟在做陆鼋头。
”有“太湖名胜”之称。
另外,这里是纵观太湖山水组华载合佳处,曾是一座私牛见攻式还几盐家园林。
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古代吴越史迹,及吴越历史人物的传说。
5.**林芝3推破面希巴一双养地复月的林芝,寒意未尽,却已是花的海洋。
远方的雪峰还有皑皑白雪,桃花已如醉霞绯云般地争相斗艳,美不胜收。
从2002年开始,**座叶句由务干超林芝每年都会举办桃花节,桃花观赏佳时节在3月15日至4月15日。
桃花主要分布在318国道沿途、波密、然乌湖、尼洋河风庆茄光带及机场至八一镇沿线,除此之外,318国道沿线您还可以领略鲁朗、在色季拉山顶观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随处都可观赏到片片桃花林与雪山相辉映的景色。
**除了气势磅礴的神山圣湖,更有柔情妩媚的桃花仙境。
婺源在哪里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上饶、南昌均有汽车直达,三个小时可以到。
婺源县是哪个省哪个市
婺源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属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以旧县治清华“地近婺水之源”而名。
春迟陪大秋战国时期为吴国、楚国划疆之地,县北浙岭至今耸立有“吴楚分源”界碑。
自古以来,是地千崖献奇、万谷汇碧、田园如画,素有“书乡”“茶乡”美誉。
婺源县的景点围绕其村落展开,有名的是油菜花和徽派建筑,其乡村之美,在于浑然天成的和谐。
3-4月间梯田上黄灿灿的油菜花,江岭村便是婺源看油菜花的佳地点,油菜花与徽派民居相呼应,描绘出一幅清丽的田园画卷。
婺源县地形地貌婺源县县域地形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地域略呈椭圆形。
境内山峦起伏,群山纵横,地势由北东向西南倾斜。
境内山峰为擂鼓尖山,海拔米,乱悉系赣皖两省界山;许村镇小港河床海拔高程33米,为全县点。
婺源县县属丘陵地貌,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码竖。
根据地貌形态及成因可划分为五种地貌类型: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剥蚀堆积低丘垄岗地貌、碳酸岩岩溶地貌、侵蚀堆积河谷平原。
婺源属于哪个省
婺源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介于东经117°21′″-118°12′″,北纬29°01′″-29°34′″之间,总面积2967平方千米。
婺源县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婺源县位于东经117°21′″-118°12′″,北纬29°01′″-29°34′″之间,地处赣东北,东邻浙江省开化县,西毗景德镇市,北枕黄山市,南接德兴铜矿。
县境东西长83千米,南北宽54千米,总面积2967平方千米。
地质岩石分布婺源县以变质岩为主,沉积岩较少,岩浆活动微弱:变质岩面积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主要为变余砂岩、板岩、硅质岩等,分布在县境大部分地区,构成山地主体;沉积岩面积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主要有碳酸盐岩、碎屑岩、红色碎屑岩,前两者常组合出露在镇头至赋春、中云、戴村一带,构成丘陵、岗地;岩浆岩面积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可分为燕山期和加里东期花岗岩,前者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的阆山和大鄣山等地,后者主要分布在南东部的江湾镇境内,风化剥蚀强烈,构成中低山及丘陵。
地质构造婺源县属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之官帽山台拱的一部分,北与浙西—皖南台褶毗邻,南东与下扬子-钱塘台拗之弋阳-玉山台陷相连。
区域内构造形变十分强烈,构造面貌复杂。
基底构造以强烈的塑性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北东向紧密线状褶皱,局部发生倒转并形成一系列规模较大的韧-脆性断裂。
区内盖层不发育,仅局部出露石炭系小型单斜盆地,中生代以后出现一些向斜断陷盆地。
构造运动婺源县地质进入古近纪以来,构造运动减弱趋缓,地壳一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新构造运动表现为继承性的抬升为主,以区域性的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为其特色,奠定了县域内东高西低的构造地貌之基本轮廓。
更新世时期,以乐安江为主体的各级水系,纵横迂回于崇山峻岭之间,沿其古河道与漫滩区段,形成了以砂砾及细纹状红土为主的冲洪积相沉积;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更新世地层中偶尔有一些小断层形成;全新世以来,地壳活动较弱,地壳趋于平稳抬升,现代山川地貌已趋完成。
地形地貌婺源县县域地形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地域略呈椭圆形。
境内山峦起伏,群山纵横,地势由北东租孙碧向西南倾斜。
境内山峰为擂鼓尖山,海拔米,系赣皖两省界山;许村镇小港河床海拔高程33米,为全县点。
婺源县县属丘陵地貌,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根据地貌形态及成因可划分为五种地貌类型: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剥蚀堆积低丘垄岗地貌、碳酸岩岩溶地貌、侵蚀堆积河谷平原。
气候婺源县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
2019年,婺源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气温婺源县历年平均气温为℃,以1998年、2006年℃为,1965年、1976年、1980年℃为。
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为℃。
气温℃,出现于1967年8月28日;气温-℃,出现于1967年1月16日。
降水婺源县历年总降水平均毫米,其中1-6月降水呈递增趋势,7-12月呈递减趋势;上半年占全年降水量的69%,4-6月为明显雨季,称为汛期,平均月凯兆雨量在200-300毫米以上,占全年降水量的%。
年降水量毫米,出现在1998年。
月降水量毫米,出现在1998年7月。
雨量分布是四周多,中间少;东北多,西南少。
弊举2020年,婺源县降水量毫米,比常年偏多毫米。
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
年日照时数小时,比常年偏少小时。
日照婺源县境内各地日照时数差异较大,西南乡多于东北乡,平原低丘多于山区。
全年可照时数小时,(闰年小时),而实际只有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9%。
风婺源县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风速米/秒;瞬间风速为40米/秒以上,出现于1965年8月13日和1978年8月19日。
水文婺源县域内河流属饶河水系,也是乐安河发源地,流域面积1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段莘水、清华水、小港水、高砂水、中云水和赋春水,总集水面积平方千米,河流总长千米,河流天然落差146-652米不等,各河均由北东流向南西,注入乐安江,蜿蜒向西汇入鄱阳湖。
土壤婺源县土壤有7种类型,分别是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土地资源利用以耕地、林地、园地为主要形式。
婺源县耕地面积为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耕地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潮土、棕色石灰土、红壤、紫色土5类;在土壤肥力上,有机质含量在1%~3%,以高有机质、低磷、中钾和低有机质、低磷、高钾2类为主。
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婺源县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据学者的一次调查显示,发现婺源县地质灾害点及灾害隐患点共357处,其中滑坡点209处,崩塌点21处,泥石流点2处,地面塌陷10处,不稳定斜坡点115处。
水旱灾害从9世纪到16世纪,婺源县的水旱灾害次数基本持平,水灾8次,平均每世纪1次,旱灾10次,平均每世纪次,旱灾略多于水灾。
但从17世纪到19世纪,水灾频频发生,共有22次,平均每世纪2次,水灾的频率高于旱灾,但水灾灾情不重,只影响频河一条线。
根据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婺源县总共发生27次水灾,其中有9次只记“大水”而不录灾情,占%;淹没、漂流房屋18次,概率为%;淹死人口9次,概率为%;冲毁田园8次,概率为%;山崩3次,概率为%;其他损失4次,概率为%。
根据县志统计,明清时期婺源共发生14次旱灾。
其中,标记“旱灾”的有9次,“久旱不雨”1次,“夏旱”2次,“秋旱”3次,“夏秋两旱”2次,“大旱”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