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汤的药方十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黄芩汤方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劈)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太阳与阳明合病主症有恶风寒,然后脉又有一点带弦。黄芩汤,人有一点口苦,但是都很不明显。
【组成】黄芩12克、栀子15克、桑白皮15克、连翘15克、薄荷6克、荆芥12克、赤芍12克、麦冬12克、桔梗6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药方:黄连20g,黄芩10,白芍10,鸡蛋黄2个,阿胶15。2.用法:前三物,三碗水煮成一碗,然后加阿胶搅拌融化,最后加鸡蛋黄混合服用。
黄芩汤的药方九
黄芩汤衍方:芍药汤、痛泄要方、胃风汤 黄芩汤开发的一个治痢疾的方子叫作芍药汤(二校注:张元素似为刘完素之口误。
【组成】黄芩12克、栀子15克、桑白皮15克、连翘15克、薄荷6克、荆芥12克、赤芍12克、麦冬12克、桔梗6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药物组成】黄芩(去黑心)1两,茵陈蒿1两,升麻1两,栀子仁半两,柴胡(去苗)半两,龙胆半两,犀角(镑)1两。【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方剂主治】伤寒发黄,或先服利药未愈者。
【药物组成】栀子仁半两,知母(焙)1两,甘草(炙,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2两。【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七四。【方剂主治】表热实,身体生疮,或发疮疖,大小便不利。
【组成】黄芩8分,泽泻8分,通草8分,柴胡7分,桑白皮7分,杏仁(汤去皮尖)6分,猪苓(去皮柴)6分,泽漆叶4分。【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婴孺方》。【主治】小儿肿满。
【来源】《万病回春》卷五。【组成】黄芩 山栀 桔梗 麦门冬(去心) 当归 生地黄 干葛 人参 天花粉 白芍各等分 乌梅1个【用法】上药锉为一剂。水煎,食后频服。【功用】清热生津。【主治】上消渴证。
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功用】清热止利,和中止痛。 【主治】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身热口苦,腹痛下利。 【方论】方中黄芩苦寒,清热止利;芍药味酸,敛阴和营止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之功。
【功能主治】清热化浊。治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黄芩汤3 【来源】《万病回春》卷五。 【组成】黄芩山栀桔梗麦门冬(去心)当归生地黄干葛人参天花粉白芍各等分乌梅1个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水煎,食后频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上消渴证。
降低血压。黄芩能抑制血管舒缩中枢,直接扩张血管,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犬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1解痉。黄芩汤对肠痉挛有解痉作用。有效成分为汉黄芩素,黄芩素无效。1利尿剂。黄芩具有利尿作用。
中草药名方:黄芩汤1的功效与作用
解热生津 黄芩中含有丰富的黄芩苷,此成分可以通过抑制下丘脑中的前列腺素和环腺苷酸升高而发挥解热作用,同时黄芪汤中富含水分,可生津止渴。
利尿 黄芩汤中的黄芩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用黄芩煮水熬汤代茶饮用,可明显增加尿液排泄,对于小便不利,尿少的人群来说是很好的缓解治疗中药汤剂。
【功能主治】清热化浊。治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